第一部分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858人,分布在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15个学院,69个专业。
表1-1 所在专业分布
学科 | 专业 | 毕业人数 | 男生 | 女生 |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
工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75 | 54 | 21 | 1.28% |
应用化学 | 45 | 32 | 13 | 0.77% |
工程力学 | 63 | 55 | 8 | 1.08% |
机械工程 | 166 | 157 | 9 | 2.8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00 | 84 | 16 | 1.71% |
机械电子工程 | 296 | 276 | 20 | 5.07% |
车辆工程 | 119 | 98 | 21 | 2.04% |
汽车服务工程 | 64 | 57 | 7 | 1.10% |
材料化学 | 32 | 19 | 13 | 0.55% |
冶金工程 | 72 | 64 | 8 | 1.23% |
金属材料工程 | 68 | 61 | 7 | 1.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103 | 75 | 28 | 1.76%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91 | 75 | 16 | 1.5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7 | 81 | 16 | 1.66% |
电子信息工程 | 306 | 229 | 77 | 5.24% |
通信工程 | 76 | 52 | 24 | 1.30% |
自动化 | 166 | 137 | 29 | 2.8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28 | 189 | 39 | 3.90% |
软件工程 | 130 | 113 | 17 | 2.23% |
网络工程 | 140 | 103 | 37 | 2.40% |
信息安全 | 65 | 53 | 12 | 1.11% |
土木工程 | 198 | 160 | 38 | 3.3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71 | 50 | 21 | 1.21%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70 | 50 | 20 | 1.1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167 | 122 | 45 | 2.85% |
采矿工程 | 46 | 41 | 5 | 0.79% |
矿物加工工程 | 70 | 59 | 11 | 1.19% |
交通运输 | 31 | 22 | 9 | 0.53% |
交通工程 | 81 | 63 | 18 | 1.38% |
环境工程 | 77 | 42 | 35 | 1.31% |
建筑学 | 55 | 24 | 31 | 0.94% |
城乡规划 | 30 | 16 | 14 | 0.51% |
安全工程 | 67 | 49 | 18 | 1.14% |
生物工程 | 53 | 34 | 19 | 0.90% |
物流工程 | 61 | 41 | 20 | 1.04% |
工业工程 | 83 | 58 | 25 | 1.4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62 | 54 | 8 | 1.06% |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72 | 38 | 34 | 1.23% |
工程管理 | 73 | 49 | 24 | 1.25% |
工商管理 | 146 | 40 | 106 | 2.49% |
市场营销 | 55 | 16 | 39 | 0.94% |
会计学 | 108 | 21 | 87 | 1.84% |
财务管理 | 87 | 25 | 62 | 1.49% |
人力资源管理 | 69 | 16 | 53 | 1.18% |
行政管理 | 59 | 20 | 39 | 1.01%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1 | 14 | 17 | 0.53% |
物流管理 | 62 | 22 | 40 | 1.06% |
电子商务 | 39 | 14 | 25 | 0.67% |
经济学 | 投资学 | 45 | 16 | 29 | 0.77%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01 | 27 | 74 | 1.72% |
法学 | 法学 | 70 | 26 | 44 | 1.19% |
社会工作 | 27 | 7 | 20 | 0.46% |
理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4 | 21 | 13 | 0.58% |
材料物理 | 81 | 60 | 21 | 1.38% |
统计学 | 44 | 12 | 32 | 0.75% |
文学 | 英语 | 114 | 19 | 95 | 1.95% |
德语 | 36 | 5 | 31 | 0.61% |
翻译 | 34 | 3 | 31 | 0.58% |
医学 | 临床医学 | 241 | 101 | 140 | 4.11% |
预防医学 | 63 | 18 | 45 | 1.08% |
药学 | 54 | 18 | 36 | 0.92%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54 | 24 | 30 | 0.92% |
护理学 | 63 | 2 | 61 | 1.08% |
艺术学 | 工业设计 | 33 | 17 | 16 | 0.56% |
绘画 | 17 | 5 | 12 | 0.29% |
视觉传达设计 | 38 | 7 | 31 | 0.65% |
环境设计 | 75 | 24 | 51 | 1.28% |
产品设计 | 71 | 24 | 47 | 1.21% |
公共艺术 | 30 | 6 | 24 | 0.51% |
合计 | 5858 | 3674 | 2184 | 100.00% |
学校2020届毕业生来源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是湖北省(65.14%)、河南省(3.31%)、贵州省(2.94%)。
表1-2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生源地区 | 人数 |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 生源地区 | 人数 | 占毕业生人数比例 |
湖北省 | 3810 | 65.14% | 河北省 | 72 | 1.25% |
河南省 | 194 | 3.31% | 江苏省 | 62 | 1.08% |
贵州省 | 172 | 2.94% | 福建省 | 58 | 1.01% |
广东省 | 121 | 2.08% | 重庆市 | 47 | 0.80% |
四川省 | 118 | 2.01% | 陕西省 | 47 | 0.80% |
浙江省 | 117 | 2.00% | 内蒙古自治区 | 21 | 0.36%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117 | 2.00% | 辽宁省 | 20 | 0.36% |
甘肃省 | 114 | 1.95% | 黑龙江省 | 20 | 0.34% |
山西省 | 110 | 1.88% | 海南省 | 20 | 0.34% |
湖南省 | 96 | 1.66% | 青海省 | 19 | 0.32% |
江西省 | 91 | 1.55% | 吉林省 | 17 | 0.31% |
安徽省 | 86 | 1.49%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6 | 0.27% |
山东省 | 85 | 1.47% | 天津市 | 14 | 0.24% |
云南省 | 83 | 1.42% | 上海市 | 8 | 0.14%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82 | 1.42% | 北京市 | 5 | 0.09% |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共有男生367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72%,女生218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28%,性别比例为1.68:1。
图1-1 性别比例
表1-3 性别分布
学院 | 总人数 | 男生 | 女生 | 性别比 |
|
|
机械自动化学院 | 552 | 494 | 58 | 8.52 |
|
材料与冶金学院 | 493 | 400 | 93 | 4.30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264 | 187 | 77 | 2.43 |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553 | 435 | 118 | 3.6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01 | 418 | 83 | 5.04 |
|
管理学院 | 715 | 243 | 472 | 0.51 |
|
文法与经济学院 | 329 | 108 | 221 | 0.49 |
|
理学院 | 263 | 181 | 82 | 2.21 |
|
医学院 | 475 | 163 | 312 | 0.52 |
|
城市建设学院 | 424 | 300 | 124 | 2.42 |
|
外国语学院 | 184 | 27 | 157 | 0.17 |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294 | 212 | 82 | 2.59 |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353 | 278 | 75 | 3.71 |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64 | 83 | 181 | 0.46 |
|
国际学院 | 194 | 145 | 49 | 2.96 |
|
合计 | 5858 | 3674 | 2184 | 1.68 |
|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流向
一、毕业生就业率
1、就业率构成
截至2020年12月20日,武汉科技大学2020届585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5326人通过升学、出国出境留学、签约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就业率为90.92%。根据进一步的跟踪调查,有332人拟升学或出国出境(暂无就业意愿),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38%。
表2-1 就业率构成
就业率构成 | 人数 | 占本科毕业生比例(%) |
总就业率 | 5326 | 90.92 |
协议就业率 | 2871 | 49.01 |
灵活就业率 | 497 | 8.48 |
升学出国率 | 1944 | 33.19 |
自主创业率 | 14 | 0.24 |
2、学院就业率
表2-2 学院就业率
学院 | 总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机械自动化学院 | 552 | 497 | 90.04% |
材料与冶金学院 | 493 | 444 | 90.06%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264 | 243 | 92.05%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553 | 489 | 88.4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501 | 453 | 90.42% |
管理学院 | 715 | 647 | 90.49% |
文法与经济学院 | 329 | 310 | 94.22% |
理学院 | 263 | 254 | 96.58% |
医学院 | 475 | 428 | 90.11% |
城市建设学院 | 424 | 392 | 92.45% |
外国语学院 | 184 | 178 | 96.74%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294 | 270 | 91.84% |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353 | 318 | 90.08%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64 | 238 | 90.15% |
国际学院 | 194 | 165 | 85.05% |
合计 | 5858 | 5326 | 90.92% |
3、专业就业率
表2-3 专业就业率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专业名称 | 就业率 |
投资学 | 100.0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97.1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7.0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92.81% |
法学 | 82.86% | 采矿工程 | 97.83% |
社会工作 | 100.00% | 矿物加工工程 | 90.00% |
英语 | 97.37% | 交通运输 | 83.87% |
德语 | 94.44% | 交通工程 | 95.06% |
翻译 | 97.06% | 环境工程 | 94.8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90.67% | 建筑学 | 70.91% |
应用化学 | 97.78% | 城乡规划 | 90.00%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79.41% | 安全工程 | 92.54% |
统计学 | 95.45% | 生物工程 | 83.02% |
工程力学 | 100.00% | 临床医学 | 94.19% |
机械工程 | 92.22% | 预防医学 | 77.7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91.00% | 药学 | 92.59% |
机械电子工程 | 91.22%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92.59% |
工业设计 | 96.97% | 护理学 | 82.54% |
车辆工程 | 86.5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93.06% |
汽车服务工程 | 92.19% | 工程管理 | 90.4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91.94% | 工商管理 | 89.04% |
材料物理 | 100.00% | 市场营销 | 96.36% |
材料化学 | 75.00% | 会计学 | 88.89% |
冶金工程 | 91.67% | 财务管理 | 90.80% |
金属材料工程 | 92.65% | 人力资源管理 | 92.75%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86.41% | 行政管理 | 91.5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96.70%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100.0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4.90% | 物流管理 | 85.48% |
电子信息工程 | 80.39% | 物流工程 | 91.80% |
通信工程 | 86.84% | 工业工程 | 81.93% |
自动化 | 93.49% | 电子商务 | 92.3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4.35% | 绘画 | 100.00% |
软件工程 | 88.46% | 视觉传达设计 | 89.47% |
网络工程 | 87.23% | 环境设计 | 88.00% |
信息安全 | 87.69% | 产品设计 | 91.55% |
土木工程 | 96.97% | 公共艺术 | 80.00%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92.96% | | |
4、升学率
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809人境内升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88%,比去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境内升学率排前六位的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65.15%)、金属材料工程(58.82%)、药学(55.56%)、卫生检验与检疫(53.70%)、预防医学(52.38%)、采矿工程(52.17%),有31个专业的升学率超过了30%。
表2-4 专业升学率
专业 | 升学率 | 专业 | 升学率 |
临床医学 | 65.15% | 会计学 | 26.85% |
金属材料工程 | 58.82% | 投资学 | 26.67% |
药学 | 55.5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6.67%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53.70%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26.47% |
预防医学 | 52.38% | 网络工程 | 24.82% |
采矿工程 | 52.17% | 信息安全 | 24.6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45.71% | 英语 | 24.56%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5.51% | 机械电子工程 | 24.32% |
社会工作 | 44.44% | 工业工程 | 24.1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3.96%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2.58% |
冶金工程 | 43.06% | 物流管理 | 22.5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3.00% | 材料化学 | 21.88% |
矿物加工工程 | 41.43% | 土木工程 | 21.21%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40.78% | 财务管理 | 20.69% |
城乡规划 | 40.0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19.44% |
工程力学 | 39.68% | 交通运输 | 19.35% |
生物工程 | 39.62% | 法学 | 18.57% |
翻译 | 38.24% | 视觉传达设计 | 18.42% |
应用化学 | 37.78% | 工业设计 | 18.18% |
环境工程 | 37.66% | 护理学 | 17.46% |
安全工程 | 37.31% | 德语 | 16.67% |
交通工程 | 37.04% | 建筑学 | 16.3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6.73% | 汽车服务工程 | 15.6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6.52% | 工程管理 | 15.07% |
统计学 | 36.36% | 市场营销 | 14.55% |
物流工程 | 36.07% | 产品设计 | 14.08%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35.2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3.86% |
通信工程 | 34.21% | 工商管理 | 13.70% |
自动化 | 31.95% | 行政管理 | 13.56%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0.65% | 公共艺术 | 13.33% |
车辆工程 | 30.25% | 电子商务 | 12.82% |
电子信息工程 | 29.74% | 绘画 | 11.76% |
机械工程 | 28.74% | 环境设计 | 8.00% |
软件工程 | 28.46% | 人力资源管理 | 5.80% |
材料物理 | 27.16% | | |
从升学类型来看,2020届本科毕业生升学质量较高,共有1613名毕业生升学至“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占境内升学毕业生的89.17%。
图2-1 国内升学院校层次分布
1、到500强企业就业情况
根据《财富》杂志2020年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和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以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2020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2020届毕业生共计有974人在500强企业就业,占到企业单位就业人数(2956人)的比例为32.95%,较去年增加了4.48个百分点。其中有252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占企业就业人数的8.53%;676人进入中国500强企业,占企业就业人数的22.87%;46人进入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占1.56%。
表2-5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就业情况
就业单位 | 人数 | 占企业就业人数比例 |
世界500强企业 | 252 | 8.53% |
中国500强企业 | 676 | 22.87% |
民营500强企业 | 46 | 1.56% |
2、就业人数前十的世界500强企业
表2-6 就业人数前十的世界500强企业
单位名称 | 世界排名 | 就业人数 | 人数排序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18 | 105 | 1 |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 92 | 86 | 2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78 | 54 | 3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50 | 51 | 4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54 | 34 | 5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6 | 25 | 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436 | 23 | 7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 111 | 16 | 8 |
国家电网公司 | 3 | 13 | 9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35 | 12 | 10 |
3、就业人数前十的中国500强企业
表2-7 就业人数前十的中国500强企业
单位名称 | 中国排名 | 就业人数 | 人数排序 |
好未来教育集团 | 412 | 25 | 1 |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94 | 20 | 2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370 | 14 | 3 |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182 | 12 | 4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55 | 12 | 5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452 | 11 | 6 |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41 | 10 | 7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98 | 9 | 8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26 | 8 | 9 |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76 | 8 | 10 |
4、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支柱产业企业就业情况
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支柱产业企业就业的总人数为2061人,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汽车、钢铁冶金、金融保险、网络通信、能源电力、房地产、医疗卫生等行业。
表2-8 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支柱产业企业就业情况(部分)
行业 | 企业 | 人数 | 合计 |
建筑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105 | 364 |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 86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54 |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51 |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34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16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 10 |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8 |
制造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25 | 1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23 |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20 |
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 12 |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 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7 |
东莞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7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6 |
湖北三赢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6 |
东风(武汉)非金属部件有限公司 | 6 |
汽车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9 | 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5 |
武汉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4 |
湖北省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 | 4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3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3 |
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2 |
钢铁冶金 |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20 | 89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 16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12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11 |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 | 11 |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9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5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3 |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 | 2 |
金融保险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2 | 55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12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7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6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5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4 |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3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2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2 |
网络与通信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4 | 28 |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 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6 |
能源电力 | 国家电网公司 | 13 | 18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3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2 |
房地产 | 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 4 | 9 |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 3 |
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 2 |
医疗卫生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5 | 12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5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2 |
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来看,我校有2956名毕业生签约单位以企业为主,合计达到签约人数(3227)的91.60%。
表2-9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就业单位性质 | 人数 | 比例 |
机关 | 33 | 1.02% |
事业单位 | 科研设计单位 | 3 | 0.09% |
高等教育单位 | 6 | 0.19% |
中初教育单位 | 29 | 0.90% |
医疗卫生单位 | 55 | 1.70% |
其他事业单位 | 35 | 1.08% |
企业单位 | 国有企业 | 896 | 27.77% |
三资企业 | 211 | 6.54% |
其他企业 | 1849 | 57.30% |
部队 | 59 | 1.83% |
国家基层项目 | 19 | 0.59% |
地方基层项目 | 18 | 0.56% |
自主创业 | 14 | 0.43% |
合计 | 3227 | 100.00% |
2、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从就业单位行业分布来看,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制造业(26.12%)、建筑业(18.22%)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97%),在这三个行业中就业人数占59.31%。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就业比例下降了1.05%,建筑业就业比例下降了0.0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比例下降了1.18%。
表2-10 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就业单位行业类型 | 人数 | 占就业人数比例 |
制造业 | 843 | 26.12% |
建筑业 | 588 | 18.2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83 | 14.97% |
教育 | 218 | 6.76% |
批发和零售业 | 209 | 6.4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38 | 4.2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31 | 4.06% |
金融业 | 105 | 3.2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88 | 2.7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3 | 1.95% |
军队 | 59 | 1.8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6 | 1.4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4 | 1.3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4 | 1.36% |
房地产业 | 43 | 1.33% |
农、林、牧、渔业 | 35 | 1.08%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4 | 1.05% |
采矿业 | 23 | 0.7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3 | 0.71% |
住宿和餐饮业 | 10 | 0.31% |
合计 | 3227 | 100.00% |
3、就业地域分布
除出国出境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以外,5192名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业地域分布排名前六位的省市区分别是: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这六个地区的就业人数比例达到 77.23%。
图2-2 就业地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