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武汉科技大学2019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06  发布者:研究生院  浏览次数:





前  言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点单位,1998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19个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院(中心),各类在校研究生6000余人。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位列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0位、USNews2020中国内地高校第108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5个学科进入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6.14‰;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6.86‰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在稳定毕业研究生高就业率的同时,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促进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创业。学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被武汉市授牌成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近三年,我校毕业研究生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国内外院士、著名专家学者、高级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位列2018年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第65位,2019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36位。

为全面反映我校毕业研究生有关工作情况,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加大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力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等文件要求,现将《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予以发布。本报告主要依据学校2019年上报湖北省教育厅审核通过的毕业研究生就业信息(以“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数据为准,时间截止2019831日),客观反映了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进社会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了解,并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毕业研究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研究生规模结构

1.毕业研究生学位类别

 我校2019届博士毕业研究生30人(男生20人,女生10人),均为学术型;硕士毕业研究生1099人,其中学术型硕士毕业研究生571人(男生352人,女生219人),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研究生528人(男生325人,女生203人),具体情况如图1-1所示。

1-1  2019届毕业研究生学位类别统计图

2.毕业研究生学院结构

 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19个学院(中心),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1-1  2019届毕业研究生分学院(中心)人数统计表

序号

学院(中心)

博士毕业人数

硕士毕业人数

合计毕业人数

1

机械自动化学院

7

127

134

2

材料与冶金学院

13

129

142

3

化学与化工学院

1

48

49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3

89

92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

70

71

6

管理学院

/

120

120

7

文法与经济学院

/

148

148

8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7

17

9

理学院

/

33

33

10

医学院

1

52

53

11

城市建设学院

1

76

77

12

外国语学院

/

16

16

13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1

74

75

14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

37

37

15

艺术与设计学院

/

21

21

16

体育学院

/

2

2

17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2

9

11

18

临床学院

/

13

13

19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18

18

合计

30

1099

1129


3.毕业研究生专业结构

 我校2018届毕业研究生分布在51个专业,具体情况如表1-2所示。

1-2  2019届毕业研究生分专业人数统计表

序号

学院(中心)

专业

层次

毕业人数

男生

女生

1

机械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

博士

6

2

4

2

工业工程

博士

1

1

/

3

机械工程

硕士

116

99

17

4

工业工程

硕士

9

8

1

5

流体机械及工程

硕士

2

2

/

6

材料与冶金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8

7

1

7

冶金工程

博士

5

5

/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

79

61

18

9

冶金工程

硕士

24

23

1

10

材料工程

硕士

23

17

6

11

冶金热能工程

硕士

3

3

/

12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博士

1

1

/

13

化学工程与技术

硕士

39

27

12

14

化学工程

硕士

9

5

4

15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

3

1

2

16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

38

32

6

17

电路与系统

硕士

12

6

6

18

电子与通信工程

硕士

9

8

1

19

控制工程

硕士

30

25

5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博士

1

1

0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

13

6

7

22

计算机技术

硕士

9

6

3

23

软件工程

硕士

48

32

16

24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硕士

29

1

28

25

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

9

3

6

26

物流工程

硕士

21

8

13

27

工商管理(MBA)

硕士

61

35

26

28

文法与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

硕士

21

7

14

29

马克思主义法学

硕士

2

1

1

30

政治经济学

硕士

1

/

1

31

经济统计学

硕士

3

1

2

32

公共管理(MPA)

硕士

57

24

33

33

社会工作

硕士

64

26

38

34

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

4

2

2

35

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

13

3

10

36

理学院

工程力学

硕士

9

7

2

37

数学

硕士

6

2

4

38

统计学

硕士

10

5

5

39

物理学

硕士

8

7

1

40

医学院

生物医药工程

博士

1

/

1

4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硕士

32

15

17

42

内科学

硕士

8

3

5

43

外科学

硕士

4

3

1

44

生物学

硕士

8

2

6

45

城市建设学院

岩土与地下工程

博士

1

1

0

46

土木工程

硕士

31

19

12

47

建筑与土木工程

硕士

45

37

8

48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硕士

4

/

4

49

英语笔译

硕士

12

/

12

50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矿冶环境工程

博士

1

1

0

51

安全科学与工程

硕士

19

13

6

52

环境工程

硕士

20

13

7

53

矿业工程

硕士

25

22

3

54

安全工程

硕士

5

4

1

55

土木工程

硕士

5

5

/

56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物流技术与装备

硕士

2

1

1

57

车辆工程

硕士

32

23

9

58

交通信息与安全工程

硕士

3

1

2

59

艺术与设计学院

公共管理

硕士

1

/

1

60

艺术设计

硕士

20

3

17

61

体育学院

公共管理

硕士

2

/

2

62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生物医药工程

博士

2

/

2

63

生物学

硕士

9

1

8

64

临床学院

内科学

硕士

11

3

8

65

外科学

硕士

2

1

1

66

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机械工程

硕士

3

3

/

67

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

11

10

1

68

冶金工程

硕士

1

1

/

69

控制工程

硕士

2

1

1

70

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

1

1

/

合计

19个培养单位

51个专业

1129

697

432

注:博士有2个专业分布在不同的2个学院;

硕士有9个专业分别分布在不同的2个学院(中心),另有1个专业分布在不同的3个学院。

4.毕业研究生生源结构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地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湖北省最多,占毕业研究生人数66.96%;此外,河南省、安徽省、浙江省、广东省人数较多,其他省份生源地人数占比均在2%以下,具体情况如表1-3所示。

1-3  2019届毕业研究生生源地人数统计表

省份

湖北

河南

安徽

浙江

广东

山东

山西

甘肃

湖南

四川

江苏

江西

辽宁

人数

756

80

42

42

28

21

20

18

18

18

15

9

8

比例

66.96%

7.09%

3.72%

3.72%

2.48%

1.86%

1.77%

1.59%

1.59%

1.59%

1.33%

0.80%

0.71%

省份

陕西

河北

福建

广西

重庆

新疆

内蒙

贵州

宁夏

黑龙江

云南

北京

吉林

人数

8

7

6

6

6

5

4

3

3

2

2

1

1

比例

0.71%

0.62%

0.53%

0.53%

0.53%

0.44%

0.35%

0.27%

0.27%

0.18%

0.18%

0.09%

0.09%


5.毕业研究生民族结构

 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来自7个民族,其中汉族研究生1093人,占毕业研究生总数的96.81%,其余36名研究生来自6个少数民族,占毕业生总数的3.19%。毕业研究生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土家族,共2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95%具体情况如表1-4所示。

1-4  2019届毕业研究生民族分布情况统计表

民族

总人数

总比例

比例

比例

汉族

1093

96.81%

681

97.70%

412

95.38%

土家族

22

1.95%

12

1.72%

10

2.31%

回族

8

0.70%

3

0.44%

5

1.16%

满族

3

0.27%

/

/

3

0.69%

苗族

1

0.09%

1

0.14%

/

/

畲族

1

0.09%

/

/

1

0.23%

壮族

1

0.09%

/

/

1

0.23%

总计

1129

100%

697

100%

432

100%



二、毕业研究生就业率

1.就业率构成

 截止2019831日,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03%,其中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9.00%;协议就业作为主要流向,协议就业率为92.91%,具体情况如表1-5所示。

1-5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构成统计表

类别

就业率

其中

协议就业率

灵活就业率

升学出国率

自主创业率

博士毕业研究生

100.00%

(30/30)

96.67%

(29/30)

3.33%

(1/30)

0.00% (0/30)

0.00% (0/30)

硕士毕业研究生

99.00%

(1088/1099)

92.81% (1020/1099)

3.18% (35/1099)

2.82% (31/1099)

0.18% (2/1099)

合计

99.03% (1118/1129)

92.91% (1049/1129)

3.19% (36/1129)

2.75% (31/1129)

0.18% (2/1129)

备注:1.数据来源于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

2.协议就业率是指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后就业的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率;

灵活就业率是指暂未签订就业协议而由用人单位开具就业证明就业的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率;

自主创业率是指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并有营业执照的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率。

2.分学院(中心)就业率

 我校19个研究生培养学院(中心)中,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的有12个学院,达到98%以上的有5个学院,达到90%以上的有2个学院(中心),具体如图1-2所示。



1-2  2019届毕业研究生分学院(中心)就业率统计图

3.分学科(专业)就业率

2019年,我校博士毕业研究生分布在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就业率均为100%;学术型硕士毕业研究生分布在32个学科点,有28个学科的就业率为100%;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研究生分布在23个专业,有19个专业就业率为100%,具体数据如表1-6、表1-7、表1-8所示。

1-6  2019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分学科就业率统计表

学科

就业率

学科

就业率

机械工程

100% (6/6)

工业工程*

100%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0% (8/8)

冶金工程

100% (5/5)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0% (1/1)

矿冶环境工程*

100% (1/1)

生物医药工程*

100% (3/3)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0% (4/4)

岩土与地下工程*

100% (1/1)

合计

100% (30/30)

备注:标*的为二级学科

1-7  2019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学术型)分学科就业率统计表

学科

就业率

学科

就业率

机械工程

100%(62/62

工程力学*

100%(9/9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0%(39/39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0%(9/9

土木工程

100%(36/36

物理学

100%(8/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32/32

数学

100%(6/6

软件工程

100%(29/29

科学技术哲学*

100%(4/4

公共管理

100%(24/24

外国语言文学

100%(4/4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0%(19/19

交通信息与安全工程*

100%(3/3

矿业工程

100%(19/19

经济统计学*

100%(3/3

生物学

100%(17/17

冶金热能工程*

100%(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0%(13/13

流体机械及工程*

100%(2/2

马克思主义理论

100%(13/13

马克思主义法学*

100%(2/2

电路与系统*

100%(12/12

物流技术与装备*

100%(2/2

环境工程*

100%(12/12

材料科学与工程

97.78%(88/90

冶金工程

100%(11/11

工商管理

96.55%(28/29

统计学

100%(10/10

控制科学与工程

94.87%(37/39

车辆工程*

100%(9/9

政治经济学*

0%(0/1

合计

98.95%(565/571)

备注:标*的为二级学科



1-8  2019届硕士毕业研究生(专业学位)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类别(领域)

就业率

专业类别(领域)

就业率

社会工作

100%(64/64

工业工程

100%(9/9

公共管理

100%(57/57

化学工程

100%(9/9

建筑与土木工程

100%(45/45

计算机技术

100%(9/9

工商管理

100%(37/37

环境工程

100%(8/8

控制工程

100%(32/32

矿业工程

100%(6/6

工程管理

100%(24/24

外科学

100%(6/6

车辆工程

100%(23/23

安全工程

100%(5/5

内科学

100%(19/19

机械工程

98.25%(56/57

软件工程

100%(19/19

材料工程

95.65%(22/23

冶金工程

100%(14/14

物流工程

95.24%(20/21

英语笔译

100%(12/12

艺术设计

90%(18/20

电子与通信工程

100%(9/9

合计

99.05%523/528)


三、就业流向

1.就业地域分布

 从就业单位地域分布来看,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人数分布排前三的省份为湖北、广东、浙江;毕业研究生在汉就业有436人,比例为40.22%(统计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创业、自由职业的已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具体如表1-9、图1-3所示。

1-9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统计表

就业单位所在省份

总计

博士

硕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湖北省

552

50.92%

25

83.34%

527

50.00%

广东省

163

15.04%

/

/

163

15.46%

浙江省

78

7.20%

/

/

78

7.40%

北京市

62

5.72%

/

/

62

5.88%

上海市

56

5.17%

/

/

56

5.31%

江苏省

37

3.41%

1

3.33%

36

3.42%

河南省

27

2.48%

1

3.33%

26

2.47%

其它

109

10.06%

3

10%

106

10.06%

总计

1084

100%

30

100%

1054

100%



1-3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统计图

 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集中在中部地区,具体情况如表1-10所示。

1-10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所在经济区域分布统计表

就业单位所在经济区域

总计

博士

硕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中部地区

625

57.66%

25

83.34%

600

56.93%

东部地区

409

37.73%

4

13.33%

405

38.43%

西部地区

49

4.52%

1

3.33%

48

4.55%

东北地区

1

0.09%

/

/

1

0.09%

总计

1084

100%

30

100%

1054

100%


2.就业行业分布

 我校2019届毕业博士研究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制造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产业、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统计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创业、自由职业的已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具体如表1-11、图1-4、图1-5所示。

1-11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统计表

就业单位所属行业

总计

博士

硕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制造业

342

31.56%

7

23.34%

335

31.7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96

18.09%

1

3.33%

195

18.50%

建筑业

105

9.69%

1

3.33%

104

9.89%

教育

99

9.13%

19

63.34%

80

7.5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88

8.12%

/

/

88

8.3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2

7.56%

1

3.33%

81

7.69%

卫生和社会工作

49

4.52%

/

/

49

4.6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2

3.87%

1

3.33%

41

3.89%

金融业

24

2.21%

/

/

24

2.2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1

1.01%

/

/

11

1.04%

军队

11

1.01%

/

/

11

1.04%

采矿业

10

0.93%

/

/

10

0.9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9

0.83%

/

/

9

0.85%

房地产业

5

0.46%

/

/

5

0.4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

0.46%

/

/

5

0.47%

批发和零售业

3

0.28%

/

/

3

0.2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

0.18%

/

/

2

0.1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

0.09%

/

/

1

0.09%

总计

1084

100%

30

100%

1054

100%


1-4  2019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统计图






1-5  2019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布统计图

3.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我校2019届博士毕业研究生主要进入高校工作,占比60%;硕士毕业研究生主要进入企业工作,到各类型企业就业比例达79.86%,其次是机关、科研、事业单位,所占比例为13.43%(统计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的毕业研究生),具体如表1-12、图1-61-7所示。

1-12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统计表

单位性质

总计

博士

硕士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民营及股份制企业

443

40.75%

4

13.33%

438

41.44%

国有企业

309

28.43%

4

13.33%

305

28.86%

机关、科研、事业单位

142

13.06%

/

/

142

13.43%

三资企业

104

9.57%

3

10%

101

9.56%

高等教育单位

63

5.80%

19

63.34%

45

4.26%

中初教育单位

12

1.10%

/

/

12

1.14%

部队

11

1.01%

/

/

11

1.03%

自主创业

3

0.28%

/

/

3

0.28%

合计

1087

100%

30

100%

1057

100%



1-6  2019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别统计图






1-7  2019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类别统计图

第二章  就业创业主要工作


2019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扎实做好毕业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研究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促进人才培养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全覆盖

 学校于2018年修订了《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坚持研究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将研究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形成了“学校—学院—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学院设置了分管就业的领导、辅导员,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班主任和校友的作用,构建了就业工作的“系统工程”和网络体系,形成了学校党政统一领导、研究生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各学院主动参与、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就业工作全覆盖的新局面。

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学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切实增强毕业研究生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2019年学校立项质量工程项目53项,为研究生开设了5门国际化课程,出版教材3部,3项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获批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其中1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以分类培养为指导,修订了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及来华留学研究生104套培养方案;实施了“3+1+2”本硕贯通式“拔尖人才培育计划”、硕博连读计划、申请考核制博士生选拔计划等,进一步拓展了我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选拔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68人受留学基金委及学校资助出国深造、访学、游学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等。

 加强培养过程监控,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进一步强化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推行领导听课、学院之间交叉听课、教学督导检查、学生评教,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位论文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2019年继续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坚持“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严把论文出口关。

 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注重研究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加强建设现有1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基地、10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69个校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7个院级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江苏龙冶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个校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成功在东风鸿泰实习实践基地挂牌,构建了覆盖各学科专业的省校院三级实习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技能提升打造了较好的平台。

三、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精准性

 学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以毕业研究生为本,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不断强化精准服务,切实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2019年完善了研究生就业信息网平台,集成了用人单位校园招聘系统、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系统,试行毕业研究生、用人单位网上电子签约工作,推进就业工作网络化管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2019年,学校开设了《研究生就业创业实务及案例分析》课程,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就业创业的教育引导。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就业指导中的积极性,在培养中重视研究生就业指导,增强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加强精准服务,着力提高就业工作实效。打造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平台,认真分析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特点,准确掌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的优势,开展精准信息服务。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分学院、班级建立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面向2019届毕业研究生及时推送招聘信息,实行分类推送、按需推送,共发布2000余条招聘信息。

 加强联合培养,着力开拓就业市场。学校积极创新校企、校地合作模式,先后与宝武集团、恒大集团、鞍钢、柳钢、中国一冶、中冶南方等30余家大型企业和武汉、宜昌、孝感、黄冈、随州、湛江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同境外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为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拓展了空间,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积极推进“双创”工作,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2017年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2018年成立了学生创新中心,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作为加快推进创业工作发展的两个主引擎,努力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

 学校加大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分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坚持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式、设计式等互动课堂学习方式,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修订了《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专门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支持研究生创新创业。

 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扩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2016年,湖北省创业研究会在我校成立;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被武汉市授牌成立“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2018年,学校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活力。2019年,毕业研究生共发表论文1531篇,其中A289篇、B265篇、C872篇,申请或授权各类专利共458项;2019年,研究生创新创业基金立项35项;近年来,研究生共有82个创业项目成功注册公司,其中有29个团队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1个团队获得了武汉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累计金额114万元;研究生积极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24项,其中国家级68项,“挑战杯”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1项、“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银奖2项,博士毕业研究生刘昱获第五届湖北省长江学子“创新奖”。

 研究生创业团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百余个,以创业带动就业初见成效,具体情况如表2-12-2所示。


2-1  近年来部分毕业研究生创业情况统计表

序号

毕业时间

姓名

层次

公司名称

备  注

1

2017

李灿华

博士

江苏德智重工有限公司

2017年获第三届“长江学子”创业奖

2

2017

薛平

博士

武汉稀源汇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8万元

3

2017

肖永茂

博士

武汉天择无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4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4

2017

钱峥嵘

硕士

武汉东西湖泛美家具制造厂

2015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5万元

5

2017

杨德林

硕士

武汉北大营电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

6

2017

詹子彦

硕士

可汗网络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2016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7

2017

吴明辉

硕士

武汉奥利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

8

2017

黄燕萍

硕士

十堰市福生石业有限公司

法人

9

2017

李丹天

硕士

武汉青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2016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10

2017

李曦

硕士

上海亦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

11

2017

李怡

硕士

武汉延锋时代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法人

12

2017

潘凯

硕士

湖北神州华大电力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法人

13

2017

张俊峰

硕士

武汉微土科技有限公司,烽火上班

法人

14

2017

张嫚

硕士

武汉市江岸区百灵艺术培训馆

法人

15

2017

王涛

硕士

武汉小食当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16

2017

胡海江

博士

网罗天下(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10万元

17

2018

崔正威

博士

襄阳格菲炭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8万元

18

2018

吴胜

硕士

武汉金医卫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19

2018

张创

硕士

襄阳手绘旅游地图工作室

法人

20

2018

聂永清

硕士

武汉鑫睿佳绩教育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017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21

2018

徐一刚

硕士

襄阳市立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22

2018

徐志

博士

湖北德信辰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23

2018

刘友才

硕士

武汉时光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24

2018

刘准

硕士

武汉易头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人

25

2018

付敏

硕士

宜城黑天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经理,在文理学院上班

26

2018

谢芳

硕士

武汉麦田美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人

27

2018

汪健

硕士

武汉金源桥门窗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法人

28

2018

邱璐

硕士

武汉绿之源清洗服务有限公司

法人

29

2019

余义

硕士

武汉无名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30

2019

张俊

硕士

武汉骐骏驰骋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2-2  部分在校研究生创业情况统计表

序号

入学

时间

姓名

层次

公司名称

备注

1

2015

林晗

硕士

武汉大成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法人

2

2016

代翠红

硕士

武汉高屋电气有限公司

2018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5万元

3

2016

邹迪

硕士

武汉灵动先锋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2万元

4

2016

张志荣

硕士

深圳市德赛富通压缩空气系统有限公司

法人

5

2017

金吉

博士

武汉斯坦德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2017年获湖北省创业扶持金5万元

武汉市创业扶持金3

6

2017

朱曦海伦

硕士

武汉极研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7

2017

付争伟

硕士

黄石湖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

8

2017

何星

硕士

伯兮(武汉)机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

9

2017

刘春芸

硕士

上海西狼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

10

2017

马明欣

硕士

河南瀚海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

11

2018

刘锋

硕士

武汉人禾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人

12

2018

郭颖君

硕士

河北瀚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法人

























第三章  就业相关分析

一、就业率保持高位,就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我校进一步开拓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与国内部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的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几年,我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都将稳定在高位,毕业研究生就业质量将继续提升。

1.面向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就业情况

2019年,我校毕业研究生有190人进入了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工作,占毕业研究生在企业就业人数的22.20%;有449人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等企事业单位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研究生人数的45.49%,具体情况如表3-1、表3-2所示。

3-1  近年来招聘我校毕业研究生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

单位名称

排序

单位名称

排序

单位名称

排序

国家电网公司

2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91

圣戈班集团

23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3

标致

108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4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10

中国建材集团

243

三星电子

12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11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245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3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7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52

中国工商银行

2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4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267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9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4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73

本田汽车

30

英特尔公司

146

富士通

313

中国建设银行

31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14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61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331

中国农业银行

40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162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346

中国银行

46

中国医药集团

194

中国中车集团

35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53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

20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397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58

中国铝业公司

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414

东风汽车公司

65

思科公司

225

鞍钢集团公司

428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72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227

首钢集团

431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86

中国恒大集团

230

小米集团

468

备注:本表数据来源于财富中文网20197月发布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3-2  部分2019届毕业研究生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等知名企业就业情况

行业

单位

人数

总人数

制造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3

1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

中国医药集团

2

中国铝业公司

1

圣戈班集团

1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2

富士通

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1

小米集团

4

英特尔公司

1

三星电子

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5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5

西马克集团有限公司

5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绵阳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4

武汉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4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3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3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

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

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2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武汉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

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

1

安波福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1

安迈铝业(青岛)有限公司

1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创维集团有限公司

1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

1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

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

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

1

武汉光谷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武汉龙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武汉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1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

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

远见能源国际有限公司

1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

浙江舜宇集团有限公司

1

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1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1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钢铁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30

42

鞍钢集团公司

1

首钢集团

1

华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2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

科研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6

28

国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1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6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

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

1

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1

曼迪匹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1

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有限公司

1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1

武汉爆破有限公司

1

中船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1

公共管理

北京市财政部机关服务局

1

23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1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1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

1

中国武汉(汽车及零部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温州海事局

1

深圳市价格监督检查局

1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1

东莞市公安局东城分局

1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

1

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1

亳州市知识产权局

1

丽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

丽水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1

丽水市统计局

1

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

十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

十堰市烟草专卖局

1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1

信阳市泼河水库管理局

1

株洲市规划展览馆

1

驻马店市财政局

1

阜阳市交通运输局

1

I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

86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5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5

思科公司

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2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1

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3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3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3

北京陌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

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

好未来控股有限公司

2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2

网易(香港)有限公司

2

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大米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1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北京猿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1

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1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1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1

深圳科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1

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喜大(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优购科技有限公司

1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

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1

房地产

中国恒大集团

5

10

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

武汉地产集团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1

金地集团南京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

金科地产集团武汉有限公司

1

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7

47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8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建材集团

3

中国海外兴业有限公司

1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

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1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

湖北交投襄阳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1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1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1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

山东高速湖北发展有限公司

1

山西太旧高速公路管理责任有限公司

1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1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

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

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

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

1

23

中国工商银行

2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建设银行

1

中国农业银行

2

中国银行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3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1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1

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

上饶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

能源

国家电网公司

1

2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

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

2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1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新乡华新电力集团股份公司

1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1

汽车

本田汽车

1

5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东风汽车公司

17

标致

3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

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1

中国中车集团

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1

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5

法雷奥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3

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1

博世汽车服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1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1

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3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

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

1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1

武汉市中心医院

1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2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1

武汉市第四医院

1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武汉市普仁医院

1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1

重庆市大坪医院

1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1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1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孝感市中心医院

3

黄石市中心医院

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1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荆州市中心医院

1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1

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天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1

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咸宁市中心医院

1

运输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1

7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1

宜昌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湖北宜昌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

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

1

商业

纽宾凯集团有限公司

1

3

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

卓尔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1

文化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1

1

合计

535

535


2.毕业研究生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

20196月~9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9届毕业研究生(统计人数不包括升学、出国、创业、自由职业的已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范围覆盖了1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共回收有效问卷817份,占已就业毕业研究生的75.40%

 经统计,我校毕业研究生所签约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81.39%毕业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具体情况见图3-1所示。








3-1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专业相关度统计图


3.毕业研究生薪酬分析

 对2019届毕业研究生的薪酬进行跟踪调查,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签约月均薪酬为7725.12元,46.51%的毕业研究生签约月薪酬达到8000元以上,21.91%的毕业研究生签约月薪酬达到10000元以上,月收入较高的专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和机械学院等,年薪超过30万元的有6人,超过25万元的有18人,超过20万元的有47人,超过15万元的有77人,高收入群体数量有较明显增加,具体情况如图3-2所示。





3-2  2019届毕业研究生签约月均薪酬分布统计图

 从行业来看,签约月均薪酬排前三的行业是信息业、建筑业、制造业,具体如图3-3所示。




3-3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签约月均薪酬统计图(单位:元)

 从地区来看,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研究生签约月均薪酬位居前三,具体情况如图3-4所示。






3-4  2019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月均薪酬统计图(单位: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校2019届毕业研究生对初次就业的工作满意度和薪酬满意度达到80%以上,薪酬基本符合期望值,具体情况见3-5所示。



3-5  2019届毕业研究生对初次就业工作满意度统计图

4.毕业研究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服务的评价

 调查中,53.51%的毕业研究生认为“专业功底”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关键的基础,其次是“道德修养”、“实习训练”和“团队精神”,具体如3-6所示。








3-6  2019届毕业研究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毕业生对学校组织的相关招聘工作中,就业信息更新的满意度为90.31%,招聘单位数量的满意度为87.78%;招聘单位质量的满意度为86.10%,毕业研究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较以往有所提升,具体如3-7所示。

3-7  2019届毕业研究生对学校就业服务满意度调查统计图

二、用人单位的评价

1.对毕业研究生的评价

 为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的评价,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反馈意见,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走访等形式,联系了160余家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我校毕业研究生的评价,具体单位性质结构分布详见图3-8所示。












3-8  参与问卷调查的用人单位结构分布统计图


 学校毕业研究生的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这得益于学校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以及学校科学化的管理和良好的学科设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发展目标为高级技术人才的毕业研究生最多,用人单位充分肯定了我校研究生的“吃苦耐劳、专业知识扎实、踏实肯干”等优秀品质,毕业研究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较高认可,在多个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详见图3-9所示。














3-9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的评价统计图

调查结果表明:

1.受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研究生整体素质较高,综合评价为较好以上的比例达到95%,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对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给予充分肯定,评价为较好以上的比例均为91%,这充分体现了我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了我校毕业研究生“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

3.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研究生评价“团队精神”、“业务(技能)能力” 和“学习、创新能力”评价为较好以上的比例均为89%,反映出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契合工作岗位的需求,毕业研究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我校研究生在“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仍需要加强。

2.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用人单位就我校组织招聘会、举办宣讲会、发布招聘信息、用人单位接待等相关的就业服务工作整体评价较高,满意度达95.03%,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用人单位占比47.83% ,详见图3-10所示。


3-10  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统计图






第四章  就业发展趋势


一、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近三年,我校毕业研究生年度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升学、出国、创业的毕业研究生逐年增加。总体来看,尽管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但结合近几年我校研究生就业情况,可以预计未来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将继续稳定在高位。具体如表4-1、图4-1所示。

4-1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情况统计表

年度

就业率

其中

工作就业率

升学出国率

自主创业率

2017

98.21% (931/948)

93.04% (882/948)

4.43% (42/948)

0.74% (7/948)

2018

99.00% (987/997)

95.59% (953/997)

3.01% (30/997)

0.40% (4/997)

2019

99.03%(1118/1129)

96.10%(1085/1129)

2.75%(31/1129)

0.18%(2/1129)

 备注:数据来源于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截止当年831日)。





4-1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变化趋势图

二、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流向趋势

 我校相当多的毕业研究生将武汉市作为首选就业城市,留汉工作的比例在40%左右;毕业研究生不再扎堆一线城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校毕业研究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人数呈增长趋势,具体如表4-2所示:


4-2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流向情况统计表

年份

武汉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新一线城市(不含武汉)

其它直辖市、省会城市

非省会城市

2017

38.78%

4.42%

5.10%

1.47%

7.03%

8.28%

19.04%

15.88%

2018

42.45%

5.39%

4.44%

2.64%

7.39%

9.30%

13.81%

14.58%

2019

40.22%

5.72%

5.17%

2.95%

6.37%

12.36%

13.37%

13.84%

三、毕业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趋势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我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的行业呈多元化格局。到高端制造业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就业的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具体如表4-3、表4-4所示:

4-3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就业人数(不含升学、出国、创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

比例

2017

882

64

7.26%

2018

946

81

8.56%

2019

1084

96

8.86%


4-4  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在信息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就业人数(不含升学、出国、创业)

信息业就业人数

比例

2017

882

146

16.55%

2018

946

185

19.56%

2019

1084

220

20.30%















第五章  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武汉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就业对招生、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反馈与指导,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研究生充分、优质就业,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对研究生招生的影响

 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能相对直观地反映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我校结合国家行业重大调整和需求,不断加强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和就业联动机制,根据《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充分发挥招生计划的杠杆调控作用,确保研究生招生计划向社会需求旺、培养条件好、就业质量高的学科专业倾斜。近三年报考我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2018年增幅达9%2019年增幅达25%2020年增幅达33%

二、对学科(专业)设置的影响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线,瞄准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学校学位点新增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对生源情况不好、就业形势较紧张的学科(专业),经过充分论证,调整为生源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的学科(专业)。2019年,我校新增应用经济学、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硕士原有18个领域对应调整为7个新的工程专业类别,撤销政治经济学、流体机械及工程、电路与系统、交通信息与安全工程、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二级学科。2020年还将对部分学科进行动态调整,继续优化学科布局。

三、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力度,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全日制、非全日制及留学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需要,2019年学校共修订博士点培养方案、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学硕培养方案、专硕培养方案以及留学生培养方案104套;进一步加大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拔尖人才计划、卓越人才计划的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强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士生的中期考核,保证中期分流工作的实效性;继续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加强学位论文管理,不断提升学位论文质量;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9年学校立项质量工程项目53项,为研究生开设了5门国际化课程,出版教材3部,3项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获批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其中1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积极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共组织校内研究生学术论坛、沙龙、讲座等系列活动160余场次,参与研究生达5200余人次;持续加强校地、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在校生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建立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第三方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完善“学校-学院-导师-督导”等多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

四、对导师评聘的影响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同时也负有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责任。学校从2016年起,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优先选聘科研项目及经费充足、行业背景及执业资格较强的老师担任研究生导师,对导师进行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形成导师资格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完善和修订了《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聘任办法》等文件。






2019年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

上一条:武汉科技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下一条:武汉科技大学2018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关闭